首页     业务管理系统
媒体报道 所在位置:首页 > > 媒体报道

不冒烟的火电厂——专访达华集团董事长杜永林

发布时间:2014-12-12

 《环球财经》执行主编 徐吉军    编辑韦嘉

4月的京城,和煦的春风驱散了笼罩多日的灰霾,北京人迎来了一段阳光明媚的晚春。在长安街边的一幢高楼里,《环球财经》一行人走访了这家潜心致力于环保的企业——达华集团,并与董事长杜永林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降低PM2.5技术成熟

《环球财经》:近年来全国多个地区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发,PM2.5细微颗粒逐渐成为媒体大众广泛关注的话题。空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什么?目前有哪些有效的控制手段?

杜永林:过去多年我们的空气质量评价方式,比如“优”、“良”是用PM10衡量,美国公布了PM2.5指数,公众才逐渐关注PM2.5这个概念。

北京市公布的PM2.5颗粒中,22.2%来自汽车尾气,那是瞬间局域性统计的情况。各个地区的PM2.5颗粒主要来源不同。如果从全国范围长期观察, PM2.5主要就是燃煤造成的。这一个说法有大量的统计数据支持,环保部也公布了各主要行业由于燃煤所产生的烟气、粉尘的排放量超标的数值。

颗粒物的排放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结构问题,我们的清洁能源的比例太低,煤炭比重最高约占比70%,天然气仅占比4%

治理雾霾还存在一个存量和增量的问题。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工业生产排放大量的烟气和细微颗粒物在空中积累,短时间内不能扩散,日积月累形成大量似胶状物,粘在一起在空中随风游荡,这个巨大蘑菇云笼罩在中国上空。下雪了可能空气就好一点、刮风下雨也好一点,临近区域降雨了也会不同程度的好一些。

 

《环球财经》:您之前提到的空气细微颗粒物存量会自我消解吗?

杜永林:自我消解有一个时间过程。上述胶状物会随着地球的自转的离心力不断往外释放消解,这里存在一个消解速度和增加速度的问题,消化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要想减少空气颗粒物的存量,首先需要将增量控制住。但事实上,增量却不断变大。我国经济增速高,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每年都在增加。北京达华低碳研究院受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委托,为“十二五”能源规划进行研究时,曾提出,要想把煤炭消费量控制住,需要下调我国的经济增速目标。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了三十多年,到了今天,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科学发展,不能走西方的老路,破坏环境、灰头土脸求发展。

目前令人高兴的一个消息是北京市提出在2015年成为“无煤城市”。不过这一目标对改善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可能缺乏实际意义,因为形成雾霾的“胶状物”是在更大范围流动的,北京无法独善其身。

事实上,现在降低PM2.5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问题。谈起空气污染,各个行业企业都习惯互相推卸责任,燃煤的推到汽车尾气,钢铁厂推到火电厂。这些现象都表明有些行业企业缺乏对环境污染的切身之痛。如果各排污方都是事不关己的态度,那整个国家的污染怎么治理?

 


                                                        袋式除尘器是除霾神兵

《环球财经》:您谈到降低PM2.5不是技术问题,现在相关的技术有哪些呢?达华集团有没有这方面的技术?

杜永林:要有效减少PM2.5细微颗粒的排放量,必须对排放源头暨发电、炼钢、生产水泥等行业采取有效措施。在目前已有的细微颗粒处理技术中,使用国际上先进的PPS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性能应该最为适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使用的除尘设备中,袋式除尘器的使用比例除水泥行业比例较高外,其他行业都不高,电力行业中袋式除尘器的使用比例不足10%

达华集团旗下的山川秀美公司目前拥有回转反吹、行喷吹和旋转喷吹三种主流布袋式除尘技术。山川秀美应该是最早介入大型火力发电厂除尘的企业之一。达华集团在2008年兼并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拥有袋式除尘器的技术专利,但并不完善,在刚刚使用过程中阻力很高,耗能太大。我们组织技术人员攻关,解决了这些弊端。后来这项技术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分别找一家电厂做试点推广这个技术,建成后又经过一年多的稳定试验。经过权威检测,在应用我们的袋式除尘器之前,原有的除尘手段能达到的排放效果是100200 mg/m³,采用我们的新技术效果提升显著,降到15mg/m³以下。这一重大突破引起了很多部门的关注。2011年,中电联在上海组织召开了一个火电厂袋式除尘技术推广会议,现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同志及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上海市、广东省的主要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对我们的新技术予以高度认可。

 

《环球财经》:您谈到的100200mg/m³的排放效果是应用的什么除尘技术?

杜永林:那是静电除尘技术。静电除尘这种手段,是在八十年代初应用国产滤袋不成功后而大规模采用的除尘技术,这种技术处理比较大的颗粒效果尚可,主要针对PM10以上的那部分,像PM2.5这样微细的颗粒他就没有办法形成电荷吸在除尘板上。而我们近几年开发的PPS新型滤料的袋式除尘器对PM10以下的细微颗粒效果更加显著,因为滤袋里面沾灰后小颗粒糊成一层,越沾灰孔隙就越细,很微细的颗粒也能粘在上面除掉,对于治理PM2.5这些细小的可吸入颗粒物作用更大。

 

《环球财经》:在用袋式除尘的同时应用静电除尘效果会更好吗?

杜永林:就是所谓“电袋”吧!我认为这是电除尘不能解决问题而又对“袋除尘”效果不确信的一种折衷方案。这是一个过渡,经过一段实践就会慢慢接受“袋式”除尘器了。从这个角度上看,从电除尘到电袋混合除尘也是一个进步。但是应该清醒认识到现在有一些误区,觉得先用电除尘把大颗粒消除后再用布袋效果不是更好嘛!实际上不是。大小颗粒在袋式除尘器中有不同的作用,如果用静电除尘器把大颗粒过掉,剩下全是细微颗粒物,就会在PPS滤料上形成板结层,同时电除尘在高电压作用下,会产生“臭氧”、对滤料产生严重腐蚀,在这种双重作用下使滤料使用时间大大缩短。河南电科院高级工程师江得厚曾经追踪研究过47台电袋组合式除尘器,在投入运行6-19个月后,滤袋强度严重下降,其中大面积滤袋破损情况占全部调查数量的70%。江得厚的结论是电袋组合除尘器不宜收微细粉尘和重金属,电袋除尘器比布袋除尘器寿命短。

双重除尘技术应用在一台除尘器中,不但会带来双重耗能,还对设备备品备件的增加和运行维护工作量都会造成不利影响。电袋组合式除尘器起不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反而会造成浪费。发电企业在选择静电除尘器改造时,对电袋组合式除尘器应慎用。

 

《环球财经》:我国袋式除尘的需求空间还有多大,各行业的需求状况如何?我国除尘技术与其他国家相比是否存在技术差距?

杜永林:空间需求非常大。7亿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应用袋式除尘的不到10%,还有近6亿千瓦的火电厂都是使用电除尘技术,一些小型发电厂更是乌烟瘴气的。钢铁、水泥、化工厂、有色金属、合成氨、锅炉厂排放量更大,这些都有待使用袋式除尘技术。

现在国际上应用比较多的袋式除尘技术是旋转喷吹和行喷吹这两项技术,这两项技术已经被我国消化吸收了,目前很多地方都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设备。在除尘技术领域我国在国际上是领先的,毕竟中国是除尘需求最大的市场。

达华集团独有的除尘技术,是回转反吹,也就是近静态清灰。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这种技术有三大优势,一是回转反吹需要应用的设备少,省去了空压机,更加省电、节能、节材;二是滤袋的使用寿命比其他技术要长;三是在除尘的同时还能脱汞。

在推广袋式除尘技术的同时,我们还关注到这一领域的循环再利用。袋式除尘器的核心部件是“聚苯硫醚(PPS)除尘滤料”,目前我国需要大量进口聚苯硫醚这种原料,进口来源主要是日本和奥地利。“聚苯硫醚(PPS)除尘滤料”的使用年限一般为4年,必须定期更换。多数工厂对淘汰下来的“聚苯硫醚(PPS)除尘滤料”的处理手段是当作一般垃圾掩埋,或者直接回炉焚烧处理,这会造成二次污染。从节省社会资源的角度考虑,“聚苯硫醚(PPS)除尘滤料”的进口成本很高,作为垃圾处理是极大的浪费。我们研究出了废旧滤袋的循环利用技术,通过添加剂增强性能,使之成为注塑原材料进行再生产,避免二次污染同时充分利用了资源。目前这一技术由达华集团北京国兴五佳公司负责推广实施。


 

以治酒驾的态度来全民环保

《环球财经》:我国目前针对各主要污染行业推出了比较严格的工业设施排放标准以及环保设备的强制安装规定,这些规定是否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在执行中存在哪些问题?

杜永林:这个标准非常好,也非常及时。这个标准的颁布有我们老领导的大声疾呼,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中国宏观学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房维中主任在2009121日向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同志写信建议,一定要把这个标准提高。周生贤同志2009724日回信说“根据您在信中提出的建议,我立即安排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了深入调研和专题研究,环保部决定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修改。” 2011年国家公布新的排放标准将重点地区的排放标准提高到20mg/m³,一般地区的排放标准是30mg/ m³。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严格标准。房维中同志多年以来一直对改善环境、节能减排工作十分关注,在近五年时间里十四份上书给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及各有关部委呼吁政府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大气污染,使老百姓呼吸到新鲜空气,让天空变得更蓝。我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的蓝天卫士。

我们还需要看到,新的排放规定推出了,但如何有效落实是大问题。落实的关键是严格执法。环保部要求各地区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但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之下,有什么办法来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呢?即使有办法,各地是否愿意去控制呢?这些都是问题。

 

《环球财经》: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今年两会因为雾霾天气频发导致环保问题成为舆论焦点。解决污染问题似乎迎来了黄金机遇期,但实际上却存在很多阻力,这种现象的根源在哪呢?您认为还需要推出什么措施来应对?

杜永林:从长远来讲,提高全民的环保的意识非常重要,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每个企业也要从自身做起。环保部门应该研究迅速有效的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具备正确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所谓的全民环保意识,不仅仅是要求每个人少开一天车,主要的污染行业企业也应该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向全社会公开污染源数据,让全民监督。现在环保部也发出了通知,要求重点企业将环保数据向公众公开,但为什么一直贯彻不下去呢、为什么清洁发展的机制建立不起来呢,这就是思想认识和组织落实的问题。

在加快认真地研究改变一次性能源结构的同时,要立即采取有效的紧急措施动员全民,使燃煤燃油排放的污染物总量不再增加,先把增量控制住。对污染物超标的行业企业,不但要追究经济责任,还应该实行“环保问题一票否决制”,将环保指标与有关企业领导的晋升考核挂钩。环保措施的落实就会立竿见影。我曾经提出,要像治理酒后驾车一样来治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实际上一点也不过分,雾霾天气给人造成的病害比酒驾造成的危害还要大得多。酒驾能治理为什么污染不能治理呢?一是要立法、二是严查、三是重罚,这样做下去效果一定会好。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开发

《环球财经》:自从在哥本哈根我国提出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低碳经济成为热点。达华低碳研究院作为集团的智囊研究机构,目前有哪些研究成果?

杜永林:低碳研究院的成果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成果是提出“我国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这个建议在十二五能源规划中被采纳了。别小看这一句话,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很大作用。第二个成果是在全国第一个进行了非粮乙醇的发展路线图研究,获得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高度评价。第三个成果是中国可再生能源法的评价与建议的研究报告,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认可与好评。

 

《环球财经》:新能源产业与环保产业密切相关,至今为止,火电在我国经济中仍然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您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协调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杜永林:多年以来,我坚持认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天然气,这是比较现实的。因为水电开发空间有限了,还面临破坏环境的问题;核电存在安全问题;风电受季节和地区的限制;太阳能尚可,但发电成本很高,还有联网的问题。比较现实的就是大力发展天然气,很多能源专家也都赞成这个观点。大力发展我国天然气应该是我国今后制定能源发展规划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环球财经》:我们天然气的来源有没有保障?

杜永林:一般的说法是中国“多煤、贫油、少气”,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们天然气资源量相当丰富。

天然气分两种,一种是常规的,如气田气、煤层气、油层气;另一种是非常规的,除了煤气和油气以外的,如水溶天然气、沼气、生物质气、可燃冰气等,还有页岩气储量也很大。

目前,我国天然气开发主要是依靠三大石油公司,普遍是找油的同时找气,但是找油和找气完全是两码事。找油的方法是通常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实际上在地震及测井解释中天然气层和油层完全不同,用找油的办法去找气行不通,往往会漏下很多天然气。

页岩气在美国发展是很快的,美国很多火电厂是燃气的,效率高多了,环境污染也改善了。

中国的页岩气储量不在美国之下,但中国的开采却基本没有大规模展开,小得可怜。目前面临的困难是很多的,需要下决心花大力气才能扭转局面。


 

二十年来能源梦

《环球财经》:众所周知,环保行业经济利益有限,甚至经常赔钱赚吆喝。杜先生多年以来致力于环保事业,当初为何决定进军环保领域的呢?

杜永林:最初,达华能源高技术总公司是经过当时的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科委三个部委批准成立的,初衷是想依靠新技术来开发新能源。

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有近70%是依靠煤炭。我是学石油出身,怎样改变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结构、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梦想。从刚成立这个公司,我们就全力研究提高新能源的比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提出大力发展我国的天然气工业。公司一成立就与当时天然气技术在国际上领先的美国安然公司合作,研究怎样在能源里面增加天然气份额,减少煤炭比重。通过借鉴日本、韩国等引进LNG的经验,开始研究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适量引进口天然气的建议。我们曾经向国家发改委建议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建立四个大型的液化天然气(LNG)接收基地。结果在当时(1995年)被评估公司给否决了,说LNG太超前不适合我们的国情。后来朱镕基总理提出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LNG)。于是这一建议得以落实,先在深圳搞试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液化天然气(LNG)的引进基地,从国外大量进口天然气。随后在江浙、福建一带陆续开展起来,紧接着西气东输、中哈天然气管道工程竣工,天然气用户飞速增长,缓解了我国的能源压力。

很多老一代革命家都十分关心和重视发展清洁能源。我始终未忘原国务院副总理、石油部部长康世恩同志给达华集团的题词:“依靠新技术开发新能源”,至今依旧挂在我的办公室,作为行动的座右铭。达华集团除了搞液化天然气(LNG),还在各地搞新能源的开发。从2008年我们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天然气的勘探工作研究——实际上就是页岩气的勘探和研究。但必须承认,改变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做到的。

虽然要改变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结构很难,但煤炭燃烧清洁化却现实可行。2012年,我们去内蒙酸刺沟三十万燃煤发电厂参观,这家电厂接受过我们袋式除尘技术改造。我看见电厂的烟囱,问电厂厂长:“烟囱怎么不冒烟呀?”厂长回答说:“你们改造后除尘效果好,烟囱看不见烟了”。目前,漳山电厂、上海外高桥电厂,还有湛江的电厂在应用了我们的袋式除尘技术后,发电厂的烟囱不冒烟了,被净化了,已经干净到了这种程度。如果能够在除尘领域全面应用这样的除尘技术,何愁天不蓝,气不净?

我的心愿就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技术不断突破,我国的发展方式真正能够做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配图:

抽文:

1,现在降低PM2.5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问题。谈起空气污染,各个行业企业都习惯互相推卸责任,燃煤的推到汽车尾气,钢铁厂推到火电厂

2要像治理酒后驾车一样来治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实际上一点也不过分,雾霾天气给人造成的病害比酒驾造成的危害还要大得多